第二十五章 对局劫争(8/27)

咬了一。那惊叫一声,将手从她的中抽离。周小萸感到捂嘴的手一松,又开始高声喊救命。那个被她咬了一恼羞成怒,扑过去,狠狠地抽了她许多个耳光,见她又是骂又是叫,随手扯下自己的袜子,塞在她的里,总算制止了她呼救。

然而,这一切,已经晚了。

在此之前,杨全勇率领的行动小组已经到达此地。他们首先到达当地派出所,在派出所长的带领下,对当地地形进行了考察,详细了解基站周边两公里之内的况。基站建在公路边的一座山上,这条公路,既是横贯扎南的主要公路,也是基站区域内惟一的主道。

考察结束,大家再一次回到派出所研究案。派出所的郑所长站在本地地图前,向大家介绍况。他伸出手指,在地图上画了一道线,介绍说,这就是我们刚才看过的公路,从三亚或者从凤凰机场到这里,这是惟一的通道。这里,是基站。接着,他的手指分别点了两个位置,说,从这里到这里,就是基站的覆盖范围。我刚才听了你们的案介绍,一直在考虑,犯罪分子应该就在这里到这里,在这个区域之内。

杨全勇接着说,我仔细想了一下,我们要找的地方,应该就在这条路的沿线某一处。这个地方,应该有几个特点。第一,地形相对复杂,周边应该有很多山。第二,应该有一处废弃的工棚。第三,附近可能有废弃的矿坑。第四,没有公路相通。

郑所长有些不解。问道,杨队为什么肯定没有公路相通呢?

杨全勇说,这主要是绑架案的特点所致。通常况下,很少有去那里。大隐隐于市,将某个藏在城市里,是最难找到的。可隐于市有先天的弱点,比如被害求救等。犯罪分子放弃城市选择乡村,估计与这个地方的环境有极大关系。所谓环境,迹罕至,是条件之一。既然迹罕至,那一定与通有关。第二,我们所得到的通话记录显示,周小萸最后两次通话,都在基站,时间相隔半个小时。如果是车行,半个小时早已经超出基站了,这说明,犯罪分子是在步行。步行半个小时,即使是在偏僻的农村,如果是大路,也很可能碰到。整个案件中,犯罪分子的手法极其老道,这段需要行走的距离,一定在其计划之内。因此,路上不容易碰到行,自然是条件之一。

郑所长说,杨队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。我考虑了一下杨队所说的几大特征。如果这个地方没有公路只有小路的话,那么,第二条的废弃工棚,就不一定符合。之所以建工棚,肯定是为了挖矿。既然要挖矿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