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一章 魔轮开始转动(1/7)

2001年4月10上海。鲁迅公园铺垫在我身下的一份昨天晚上的《新民晚报》在风中发出瑟瑟的生响,报纸下面的木质躺椅也随著我身躯的翻动发出“叽叽咯咯”的阵阵呻吟我终于从梦中被冻醒过来,吃力地伸展一下已经酸痛的身躯,又尽量把身体蜷成一团,恨不能把身上披盖的上衣,变成温暖的棉被,盖住两肋和后背。

4月的上海夜间,春寒依然料峭!竟然冷得让无法睡,这是我始料不及的……

昨天晚上,我在上海各个徵才大会上来来回回奔波了一天,居然没有找到一份可以领薪水、房租的工作!

我是1998年美国西北大学哲学系硕士和2000年上海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,本来以为凭著高学历背景,新工作肯定是垂手可得,哪里想到经济的长期不景气,已经使得现在每一个招聘摊位面前,都挤满了拥挤的群再加上,也许是被我名校的学历所吓倒,很多招聘摊位,在我费尽气力挤上前去,正准备要大展辩才之前,就在只是看了我的简历一眼,惋惜地对我说:“很抱歉,先生。

我们公司需要的不过是一个低层员,像您这样的优秀才,我们实在不敢屈就,然后,就抬起来,向我身后高喊:“下一个!”

不过最气的还应当是,淮海路上南昌才招募中心里,某家出版社的主任据说他是某知名大学中小有名气的博士生导师。他在招聘栏里,醒目地用红笔大大地标明:“非留学归国员免谈、非优秀才免谈”我也凑了进去,似乎这位高级知识份子的主任对我也颇感兴趣,于是我们大谈特谈的聊了足有半个钟,从图书编辑工作概念的崭新诠释,直到出版社未来发展战略的规划,可以说将这个出版社所有业务范围都谈到了,我本以为这次肯定是十拿九稳,所以也不藏拙,将我在美国麦克米伦这家世界知名大出版社工作的经历,全盘托出,又结合著自己工作的实践,即兴为他们出版社量身规划了几个营销方案。那个主任大听后高兴得眉飞色舞,直夸我是“才难得”、“才难得”并说好:他准备很快和我再联络,到时间再进一步面谈。

我兴高采烈地就要离开网场,这个招募中心里面,一位负责管理秩序的工作员个长相颇为清秀的孩子大概惑于我的“男色”不忍我受骗,就招手引我到不远的茶水间,偷偷地告诉我:那位出版社的主任已经在这里连续摆摊近两年时间了,连哈佛大学毕业的博士都前前后后面试了好几位,但是至今都还在后声称“没有招到合适的才”凭她的丰富工作经验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