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卷 五色帝牙 第二十六章 险关易渡,悉断红尘(9/17)

流影城内有千余丁,连同驻军、眷属,以及累世长居山腰山脚的百姓,算算没有一万也有八千,遑论王化、承恩等四镇中,有多少家靠流影城吃饭营生。每天未大亮,砍了柴、摘了野菜担去镇上兜售的,载了牛羊布匹送进城里的……过桥的们形形色色,始终络绎不绝。

但今却有些不同。

一条木造的便桥之前,忽有一伙明火执仗、凶神恶煞似的魁梧大汉,手里挥着明晃晃的钢刀,在桥设置岗哨,要过桥的全都被拦了下来,一个个仔细盘问;稍有应答不出的,都被拉到一旁,用绳索圈在一块。

随着天光大亮,等着要过桥的越来越多,渐渐排成了一条长龙。

一辆篷顶骡车“喀答、喀答”地踅了过来,也加了等待的队伍。赶车的是一名布衣皂靴的虬髯大汉,他踞在车座上等了又等,百无聊赖,见前方排着的是一对母子模样的男,那老妈妈弯腰驼背,发花白;男子约莫三十来岁,穿着山民间流行的短褐、鞋,扁担两挑着柴捆,腰后还有一柄磨利的手斧,显然是从朱城山下来的樵夫。

队伍移动缓慢,却非是全然静止。那老大娘上了年纪,无法久站,只得坐在路旁歇息,每回队伍稍稍前移,她又得辛苦地起身走前几步,另觅大石或平地坐下,令不忍。

虬髯大汉唤那名中年樵夫:“小哥!我瞧大娘这样挺辛苦的。若不嫌弃,请来我车上歇坐如何?”挪动身子,拍拍空出来的车座,俯身道:“大娘!我一个坐这儿挺无聊的,您来陪陪我罢。”

中年樵夫犹豫一下,终不忍母亲受苦,频频相劝;老原是不肯,捱不住儿子与那虬髯汉子殷勤,终于还是爬上车座,双手握,向大汉低:“感谢您啊,好心的大爷!龙王大明神保佑,赐福给您这样的好心。”大汉呵呵直笑,点道:“那就多谢大娘的金啦!托福、托福!”

车座容不下三并坐,中年樵夫便担着柴,跟在骡车旁边,与大汉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。

“那些……都是什么呀?”虬髯大汉问。

“不知道,以前没见过。”中年樵夫摇,片刻又低声道:“都是些江湖罢?呸,净是欺负善良的老百姓!”老听见,慌忙“嘘!”一声:“小声点!你逞什么能?他们有刀啊,惹得起么?”

中年樵夫面有不豫,只是不敢忤逆母亲,悻悻然闭上了嘴。

大汉满脸堆笑,怪有趣的眺望前方,似乎一点也不以为意。

后方队伍越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